原標題:《中國時事》 十二屆全國人大開局年監督工作聚熱點、有實效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時冉):監督權是憲法賦予人民代表大會的一項重要職權。過去一年,從城鎮化到反腐敗、從生態保護到義務教育,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國計民生重大問題,加強對“一府兩院”工作及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與此同時,監督方式不斷創新,通過與基層群眾座談、發放調查問卷、改進專題詢問等方式,使十二屆全國人大開局之年的監督工作更“接地氣”、有實效。
  今年年初,吉林省前郭縣農民譚業軍第一次來到北京。老譚此行是應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預工委)的邀請,參加農業部預算審查座談會。“活了半輩子第一次到北京,參加這個會,感到國家非常重視農民,心裡感到很高興,很榮幸。”
  每年“兩會”召開前,預工委都會組織財政部及國務院其他部委召開部門預算審查座談會,對大會期間報送全國人大代表審議的部門預算提意見和建議。作為人大預算監督的重要環節,為了讓“國家賬本”更好反應基層聲音、回應百姓期待,今年“兩會”前,預工委邀請了包括老譚在內的多位群眾代表和基層人大代表參加座談會。得知是給政府“錢袋子”提意見,老譚專門帶來了記錄自己10年務農收支情況的賬本。
  譚業軍說:“(賬本)記得都是我家的收入支出,還有國家給補貼的錢,給的什麼錢?怎麼給的?我都有記載。當時參加會的時候,農民就我自己,剩下都是領導,有農業部、財政部還有全國人大的,征求我一個種地農民對國家有什麼要求。”
  座談會上,老譚結合自家賬本,提出國家種糧補貼增長緩慢,農機補貼水平偏低等制約農民種糧收益增長的問題。主持座談會的預工委預決算審查室主任夏光介紹說,老譚的賬本和提議對在場的中央部委領導觸動很大。這種讓基層代表和群眾參與預算審查工作的方式,有助於人大預算監督更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夏光說:“包括一線的農民、農民工代表,還有最基層的小學校長參與預算的審查。比如北京市保安公司海澱分公司的老總,他是一個農民工的代表,那天我們是審查人力資源保障部的預算,他就提出農民工為什麼斷保的問題,他舉了很多的事例,人力資源保障部的負責同志認為,這種交流和溝通對於完善政策和制度是非常有啟發性和幫助的。”
  監督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是人大監督的另一項重要內容。作為“民告官”的法律途徑之一,行政覆議法自1999年頒佈實施以來在化解官民爭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行政覆議渠道不暢、公信力不強等問題。為了實地摸清這部法律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在去年9月對行政覆議法的執法檢查中,突破以往向主管部門瞭解情況等傳統監督方式,向全國15個省、1400多個縣的老百姓實地發放調查問卷近5000份,並通過中國人大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主任於建偉表示,監督方式的創新提升了監督實效:“以往我們聽有關部門的情況介紹、彙報,但是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有所保留。比如有的省主管部門的介紹說這個省的行政工作走在前列,結果我們通過數據統計,發現這個省在2011和2012年都有接近半數的縣沒有辦過一起行政覆議案件。那是不是行政爭議就少了?所以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有關部門給我們彙報介紹情況的看法,使我們對這個省的情況判斷更加客觀了。”
  從向主管部門問情況到向老百姓要答案,執法檢查方式的轉變折射出人大監督更重民意、“接地氣”、有實效。
  2013年年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農村扶貧問題的專題詢問現場,常委會委員辜勝阻直截了當地向國務院扶貧辦負責人發問。兩個多小時的詢問中,一連串尖銳問題不斷拋出,現場有追問,有互動,有碰撞,氣氛熱烈。“我的問題是如何打破扶貧、脫貧、返貧、再扶貧的惡性循環,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讓‘減貧摘帽’代替‘哭窮戴帽’?”
  從傳染病防治,到財政科技資金分配,再到農村扶貧,類似的專題詢問在過去一年共舉行了三次。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副局長傅文傑表示,作為人大監督的重要形式,專題詢問在過去一年聚焦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增強問答互動性,加大詢問透明度,問出了實效。“國務院有關部門積極的應詢。有的做了很多的準備,回答得很好,有的答得不好的,回去繼續改進。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上,去年的專題詢問增強了互動性,答問不滿意繼續追問,這個委員追問完,另外委員還追問,有的列席的地方人大代表也積極提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zr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