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溫度持續走低,各種補品爭相上市。很多市民反映,發現身邊出現了不少帶“紫河車”的補品,一看成分竟是人體胎盤!人體胎盤能否買賣?吃這些對人有沒有好處?昨天,揚子晚報記者採訪發現,衛生部門明令禁止胎盤買賣,而藥監部門則表示,如果所售藥品有證照,購進售出渠道合法就可以銷售。(11月18日《揚子晚報》)
  “政出多門”這一成語出自《左傳》,據《左傳·成公十六年》記載,晉國的政令出自幾個掌權的卿大夫手中,不能統一。近日,媒體披露就“胎盤能否買賣”,衛生部門與藥監部門的說法截然相反,其根子就在於“政出多門”,部門間的不協調導致對同一事件“橫看成嶺側成峰”。
  從橫向看,目前對藥品的研發管理,相關權力分散各個部委,涉及衛生部、藥監局、發改委、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職能重覆和交叉嚴重。從縱向看,從中央政府到省、市、縣、鄉(鎮)政府,對藥品的購買管理,權力劃分也同樣模糊。比如,對公立醫院用藥而言,哪些事情應該由中央政府管,哪些事情應該由省級政府管,哪些事情歸市縣政府管,都缺乏清晰的界定。現在很多地方成立了某某委員會,或由省長親自抓這件事,這其實表明,中國醫葯衛生領域的管理權是相當分散的。
  這種權力的分散導致“政出多門”,不利於藥品衛生事業的監管和改革。畢竟,每個部委都有權發“紅頭文件”,文件之間常常相互矛盾。當然,“政出多門”也暴露出某些領導幹部“思路”上的破口,折射出某些領導幹部在“思路”上還不會“走”,以及行政體制存在的弊病還沒有革除。按照法治社會的原則,政府部門應該是守法的模範,自覺接受各界的監督。有的部門卻帶頭破壞“游戲規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且因為來自各個部門,只考慮部門利益和決策人的“個人政績”。聞得香味,蟻聚而至;遇上難題,則互相推諉。在“政出多門”的場合,“責、權、利一致”的原則無立錐之地。對於這些不守“規矩”的衙門,是不是該拿掉它的“出政”之權?
  習近平同志指出“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回顧歷史,元世祖忽必烈一登位,即以開明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大力革除“政出多門”的弊病,設立“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不僅總管內外百司,且也統轄六部,三省制演變為一省制,避免“政出多門”的弊端。“政出一門”,便減少了冗員,減少了互相掣肘甚至矛盾的意見。這是經驗,更願現代黨員幹部能從中悟出比“局部利益”更重要的東西吧。
  文/泉浩  (原標題:“胎盤買賣”說法相反是政出多門的硬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zr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